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应当说,这是一个各方可以接受,但又难以让人兴奋的数据。之所以能够让人接受,是因为这一数据已经实现了连续6个月保持在50%的荣枯线以上,3月份上升0.8个百分点的表现,创下自去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达到52.3%,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为最近一年来较为明显的一次回升。在21个行业大类中,多数行业新订单指数上升,有15个行业达到50%以上。这显示出市场需求开始回升,企业的开工率也将有所提高。
同期公布的汇丰PMI数据似乎更加乐观,其3月终值为51.6%,虽略低于51.7%的初值,但高于上月50.4%的终值,显示制造业运行继续改善。按照汇丰的计算,这是中国制造业活动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环比增速明显,为两年来的次高值。基本可以认为自去年四季度开始的经济复苏态势愈加明显。
然而,之所以说难以让人兴奋,是因为若从更深层次分析,便会发现经济回升动力依然不足,仅呈“弱复苏”状态。
虽然3月的PMI表现优于前两个月,但却低于此前市场上52%的预期值。一般而言,3月份数据会高出春节当月约3个百分点,而今年仅有0.8个百分点的反弹,是自2005年以来回升幅度最弱的一年,说明复苏仍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
在分项指数中,3月份原材料库存指数仅为47.5%,不仅再次位于临界点以下,而且比2月份49.5%的数值下滑了2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量持续减少,一方面可能是受到不断下降的大宗商品价格影响,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对未来需求增长的持续性信心不足。
其他经济先行指标,似乎也不支撑经济将会全面复苏的观点。最直观的莫过于用电量,数据显示,前两个月我国用电量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比去年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虽然具体数据尚未公布,但从目前情形看,3月用电增速将远低于去年10月至今年2月的同比增速。
考虑到当前国内外的宏观环境,如果过分追求经济回升的速度并不明智。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抓住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依然是头等大事。因此,未来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加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和推进结构调整,同时加快推进各领域的改革步伐,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文/尚前名(《瞭望》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