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行业动态
  重大项目
  运行分析
  专题研究
新加入会员 更多>>
焦点企业
你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鉴定

广东省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思路研究

            来源:广东省机械行业协会             发布日期:2011-06-02                       浏览次数:8378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承担着为各行业提供装备的历史任务。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大国,并向机械制造强国发展。广东机械工业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发展,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今后五年,是我省机械工业由大变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关键时期。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广东机械工业总产值突破了万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位;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数控机床、新能源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新的增长点。但是,大项目和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

(一)主要成就

1.产业规模翻番

2010年,全省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2万亿元,同比增长28.01%,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1.72倍,“十一五”年均增长22.1%。工业销售值,新产品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总额等经济指标也有显著提高。

图表一:2005-2010年广东省机械工业总产值(当年价)同比增长情况

 

注:统计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同。

 

 

 

 

2.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汽车、电工电器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省汽车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84亿元,比2005年增长234.4%;汽车产量完成156万辆,在全国排第5位,其中轿车完成132万辆,在全国排第2位;摩托车完成917万辆,在全国排第1位。电工电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18亿元,比2005年增长156%,其中电力电缆产品产量在全国排第1位,低压开关板、电力电容器、蓄电池、绝缘制品等产品产量在全国排第2位。

一批重大装备发展势头良好。核电设备已形成年产2套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核岛压力容器,蒸气发生器和常规岛汽水分离器生产能力;风电设备自主研制了3MW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国内第一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在广州龙穴造船基地顺利下水;500KV超高压大型变压器挂网运行;大型五面体龙门镗铣加工中心、3000KN大吨位高速精密闭式双点压力机试制成功并投入生产。

3.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

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广汽集团和东风日产二大汽车龙头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接近90%,广州白云电器集团是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全国机械百强企业,拥有世界最大的电力电容器和绝缘电瓷瓶生产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输变电开关成套设备产业链。全省已认定的装备制造骨干企业有50家,重点培育企业100家。

一批重量级央属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广东,包括东方电气、西电集团、中船集团、中远船务、中航通飞、南车集团等。最近,三一重工、玉柴等一批国内著名民营和上市股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也相继落户珠海。

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主体,东西两翼及北部与之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汽车以广州为中心,连接佛山、深圳等地成为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基地。核电、风电分别以广州、中山为中心,在江门、佛山等地积极发展配套产业链。船舶制造以广州为中心,在珠江口两岸形成集聚发展产业带。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竞争力提升相对缓慢

与先进省市差距拉大。广东机械工业虽然在产业规模上位居全国第三位,但在发展水平、发展后劲方面与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差距越来越大。在发展速度上,远低于苏鲁两地,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重大关键装备上,我省仍处于起步阶段,而苏鲁沪等省市在发电设备、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现代农业机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方面已居全国领先水平。

图表二:2005年年全国及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机械工业总产值(当年价)同比增长情况

 

投资不足影响发展后劲。“十一五”期间,全省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49.29亿元,仅为江苏、山东的1/4左右;年均增长为10.83%,比全国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年均增速低27.15个百分点。我省机械工业除了汽车和船舶行业完成了几个大项目外,总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寥寥无几。

图表三:2005-2010年全国及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同比增长情况

 

2.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强

全省机械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仅有5个,承担国家计划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少。据抽样调查的一批大中型企业统计,每年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比重仅为1.01%,低于全国机械工业0.23个百分点。产学研合作层次深度不够,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滞后。2010年完成新产品产值率为11.95%,低于全国机械工业平均水平6.97个百分点。

3.发展方式仍较粗放

全行业高附加值产品少,同质化竞争不断压缩企业发展空间,关键配套缺失影响着重大装备的发展。企业仍以实物产品制造和外延发展方式为主,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滞后。机械行业产品的平均增加值率只有24%左右,产值利润平均水平徘徊在5-7%之间。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我省机械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内需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1.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势头强劲

“十二五”期间,电力、石化、冶金等能源和重要原材料行业发展对重大技术装备带来巨大需求。电力行业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及老旧机组改造和出口将超过1亿千瓦,其中核电、风电、水电等绿色能源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和智能电网设备将加快发展。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大型炼化一体化石化基地、西气东送、海上油气田、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将加快建设;冶金钢铁行业继续加大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为大型石化冶金矿山设备、港口起重运输设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设备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包括了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装备。这些都是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点产业,对推动机械工业调结构、转方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中航通飞集团、南车集团、中船集团等央企落户广东,为我省发展高端装备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力量。

3.惠民政策推动民生与农业机械加快发展

随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等重大政策实施,与民生和农业相关的各种轻纺机械、医疗保健机械、食品和包装机械、安全应急救灾设备,以及大型水稻(甘蔗)联合收割机、大马力复合作业拖拉机、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机、畜牧养殖智能化成套设备等现代农业机械将进一步加快发展。

4.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产品发展空间广阔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节能减排,要求机械工业提供高效节能和安全可靠的产品。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也要实现节能减排。因此,机械工业的绿色制造,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突破资源环境约束、转变发展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节能减排为取向的产品升级换代为传统机械产品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空间和动力。

(二)“走出去”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

除部分高端产品外,我们已能生产发达国家所生产的大部分机械产品。在新兴经济体中,我国不仅能提供许多他们不能生产的产品,而且具有较大的性价比优势,从而为我们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省的一些机械企业在东南亚、南非等地区和国家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开设的出口基地企业,已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另一方面,我们以国内的市场需求和规模经济生产为依托,对国际上拥有先进核心技术的公司,采取并购、参股、合作设计、委托设计等方式,取得我们急需开发的高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技术。

(三)产业升级转型面临巨大挑战

1.发达国家构筑新的技术垄断高地和贸易保护壁垒

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重大战略调整,强化了对先进制造业的扶持政策,对我国引进高端技术关键零部件进行封锁,利用其科技优势,竭力维护其对重要产业的垄断控制。同时,通过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如欧盟WEEERoHS“双绿指令”和EuP新能效标准指令,美国的“337条款”等,对我国的机电产品实行更苟刻的贸易保护壁垒政策。

2.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难度依然较大

除了市场需求形势变化,快速增长势头趋缓,以及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两大客观因素外,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不能有力支撑产品升级,基础材料和基础配套零部件落后制约重大装备发展,传统产品产能过剩形成恶性竞争,高素质人才缺乏影响核心竞争力提升等突出问题,是我省机械装备产业长期存在而未能有效解决的发展瓶颈。

3.先进省区强劲发展的竞争压力加大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机械装备制造中心,产品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投资环境优良。环渤海地区已形成了以重型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数控机床、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为重点的产业带。珠三角地区近年来随着各种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既有的优势在弱化。机械工业的产业竞争力指数原已落后于苏鲁沪等省市,目前也正在被浙江、辽宁、四川、河南等省快速追赶,面临着标兵渐行渐远,追兵快速逼近的巨大压力。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赋予广东的发展战略定位,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的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要求,抢抓发展机遇,着力推动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重大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夯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1.产业结构明显升级

在核电设备、风电设备、输变电重大设备、数控机床及系统、海洋工程设备等5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建成年产300万辆的汽车生产基地、全国第三大船舶修造基地、轨道交通装备综合维修和制造基地、南方现代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培育起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以产品研发、设计咨询、系统集成、成套总包、采购物流、融资信托、设备租赁为重点的现代制造服务业加快发展。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合作的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50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和100家培育企业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R&D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左右,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数量力争翻一番。省市共建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和产业园区建有由科研院所、大学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的公共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对基地和园区的主导产业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接受企业委托承担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

3.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工业增加值率提高2-3个百分点,利润增速高于产销增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2%左右。机械产品进出口保持平衡,出口新兴经济体市场比重稳步提高。

四、重点任务

(一)努力实现关键领域重大突破  促进产业高端发展

以实现核电设备制造自主化为目标,以东方电气集团广州南沙重型装备基地和中广核台山核电装备产业园为龙头,积极发展运行更安全、单机容量更大的二代改进型和第三代核电设备。支持省内相关企业开展核级干式变压器、中低压开关柜、电线电缆、通风系统等产品的资质认证,培育配套产业链,建设国家核电产业布局中重要的设备制造和总包成套基地。

以中山明阳风电集团为龙头,加快大功率陆地和海上风电机组的规模化生产,在发电机、齿轮箱、变流器、整机控制系统、大型铸锻件、风机叶片材料等关键配套方面实现本省配套化,建设国内重要的风电设备成套基地。

支持广州、佛山等地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开发500千伏超高压交流变压器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器、220千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开关(GIS)等重大输变电设备,积极研发新一代智能电网设备,改变我省电气机械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以满足电子信息、家电、汽车、船舶以及机械制造等产业对数控机床多样性和个性化要求为目标,大力发展国内仍较薄弱的各种专用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提高中档数控系统水平和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加快高档数控系统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封锁。

以央属企业为龙头,带动民营骨干船舶企业,在广州龙穴岛和珠江口建设全国第三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修造基地。以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电器设备、舾装设备五大类产品为重点,建设广东船舶配套产业链。

大力推进南车集团在广州、江门共建大功率电力机车、轨道车辆和轨道装备项目,促进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崛起。

加快广州科利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扩大大型水稻(甘蔗)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和大功率复合作业拖拉机的生产能力。

(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增强产业升级支撑力

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省部产学研创新平台、示范基地和创新联盟建设,促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向我省转移。建立行业技术创新基地,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优化自主创新制度环境,形成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利益导向,认真落实自主创新新产品首台套政策。加大对关键领域突破的自主创新投入,重点企业R&D投入给主营业务收入应不低于2.5%

(三)着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我省信息产业国内领先的优势,将最新电子信息技术融入机械产品中,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传统机械产品的功能和档次。大力促进企业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各方面采用信息技术,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通过两化融合,大力提升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积极推进绿色制造  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力

21世纪是低碳经济时代,绿色制造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机械工业要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各种先进技术装备;另一方面,在自身生产过程中,必须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因此,要高度重视和体现“高效、节能、低污染、可回收、资源重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理念,坚持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构建产业发展智力支撑体系

围绕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职工专业技能水平的需要,大力推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培育,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引进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急需的领军人物和科研团队。充分利用现有科研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资源,强化高素质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再培训。完善高端人才和工人技师考评激励机制,搭建高端人才技术创新和高级技工技师晋升平台,优化工作环境,为机械工业由大变强提供智力支撑保障。

返回首页 | 关于协会 | 加入协会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加为收藏 | 联系我们  您是第

主办机构: 广东省机械行业协会 通用网址:机械行业协会
电话:020-83199544  传真:020-83368141 E-mail:gdmia@vip.163.com
版权所有 广东省机械行业协会
ICP备案号:粤ICP备200236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