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广州日报《车天下》独家推出的“国内乘用车企业综合竞争力排行榜”2011上半年30强排名结果正式揭晓。上海通用的得分下降了1分,仍然高居榜首。上海通用自本排行榜2004年推出以来,一直蝉联第一位置,成为国内乘用车领域无可争议的综合竞争力王者。郑州日产(乘用车)跌出30强榜单,而广汽乘用车则首次杀入,并以69分的成绩位居21名。在国内6大乘用车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排名方面,与上期保持一致,6大集团整体得分与上期变化也不大。
总体保持不变
今年上半年市场急剧变化,乘用车产销规模仅增长了5.36%,甚至还出现了月度负增长,这种市场大环境下,厂家综合竞争力的高下也更容易显现。
上海通用虽然因为高层人事变动,比上期得分略有下降,但依然凭借93分的综合得分再次蝉联乘用车企业综合竞争力第一。这也是自2004年本报推出这项排行榜以来,上海通用连续8年、15次称雄。除了在盈利能力方面稍逊一汽大众之外,上海通用在调研所涉及的其余14个子项得分全部最高,成为业内真正的标杆。上海通用在品牌、营销、研发、产品、管理等综合竞争力的各个构成环节,表现最为均衡,短期内,在综合竞争力上很难被超越。
最终有可能威胁到上海通用的暂时只能是同城兄弟上海大众,本期,它的得分也第一次超过90分,以91分夺得综合竞争力亚军。朗逸、途观本土改造的成功,显示其在研发上的深厚积累,而其在销售服务网络以及品牌上也有很强的先发优势——特别是在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市场,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进入30强的企业在“四大阵营”的划分上较上期更清晰,第一阵营(得分在80分以上)由上期的8家减少为6家,第四阵营(得分在60分以下)也缩减到两家。
北京现代首次跻身第一阵营
随着市场的此消彼长,主要的合资企业排行也发生变化,上海大众、广汽本田、一汽大众都是上期的“老面孔”,东风日产本期不仅跻身第一阵营,而且得分比上期大幅增加,一举进入前四,这也是东风日产在排行榜中获得的最好位次;广汽本田受规模、产品线等限制,得分继续下滑,但其出众的产品力、品牌力和盈利能力,使其依然保住了第五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现代,在产品(八代索纳塔、ix35提升)、品牌、销售、盈利等方面均有改善,总得分增加了1.5分,一举超过得分下降的一汽丰田、上海汽车,首次跻身第一阵营。
日系车、本土车企得分下降
本期,日系车排位整体下滑明显,一汽丰田从第一阵营滑落至第二阵营,广汽丰田、东风本田也被北京现代超越,日系车表现突出的只有日产,看来,丰田、本田应该反思在华的发展战略了。
与日系车同病相怜的是本土品牌。由于鼓励政策的退出,品牌形象没有取得有效向上突破,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作为本土车企综合竞争力龙头的上海汽车,本期也“回归”到第二阵营,这样,第一阵营清一色都是合资企业。
总体而言,在市场增速放缓、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本土车企尚未找到向上突破的办法,综合竞争力与合资厂家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集团竞争力:上汽优势缩小
与上期相比,6大汽车集团的竞争力排行榜继续保持,评价的标准也主要是乘用车业务,各大集团在上半年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其中上汽集团以90分的成绩蝉联第一,它在规模、研发、管理等选项得分最高,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汽车集团,但领先优势在缩小;“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以85.5分排名第二,其在战略布局上的得分最高;东风位居第三,但与一汽差距进一步缩小,两者为国内两大汽车集团的“双子星座”;新跻身国内“四大”汽车集团的长安汽车排名第四,但得分与传统的三大集团还有不小差距,其收购来的哈飞、昌河汽车不仅没有为其获得加分,还有所拖累。
而“四小”集团中的广汽虽然规模只有北汽的一半,可由于在盈利能力、市场化程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仍然稍微领先北汽。
从上期开始,“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增加了集团综合竞争力排行,主要是考虑到国家鼓励兼并重组的背景下,6大汽车集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占据了国内七成以上的份额。6大汽车集团的很多业务也是竞争力排行榜30强企业所难以全面覆盖的。
与“国内乘用车企业综合竞争力30强排行榜”不同的是,集团竞争力排行调研的得分小项设置为战略布局、规模、研发、盈利能力、管理等7个小项,总分仍为1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