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历史方位看广东制造业发展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总经济师 陈容秋讲话要点
(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2年6月21日
一、当前广东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一)阶段性特征判断
关于广东阶段性特征,主要从如下几点来判断:
1. 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方式总体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日益紧迫。
2.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工作上,政府仍然存在着越位、错位、虚位现象。
3. 我们经济深入融入经济全球化并获得巨大的开放效益。当前国际环境格局正面临深刻的调整与挑战。增强开放条件下经济安全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经济开放水平问题更加迫切。
(二)进入转型期判断
1. 过去支撑我们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已经或者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省的发展已经由调整增长期进入平稳增长期。
2. 形势变化的倒逼赋予我们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机遇。
二、广东制造业发展思路
(一)深度开拓国内市场,获取内需市场红利
1. 我国潜在的需求非常庞大,内需市场为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这段时间国家陆陆续续密集出台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包括放松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推进一些在建重大项目。内需市场是我们未来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战略基本点。
2.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远没有完成。我们所谓的后工业化时代是一种虚高的说法。据统计广东人均GDP达到7000多美元,珠三角已超过1万美元,但是我省,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还在加速。如果放在整个国家,工业化进程远远没有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会创造需求,特别对我们机械装备制造业。
3. 从消费来讲,当前广东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整个国家也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两年高端消费或者叫奢侈品消费内需市场已得到有效启动。番禺GUCCI店开业,消费者排队购买,这是中国当前消费市场非常典型的例子。
4. 中央在启动内需市场方面在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如加紧编织社会保障安全网,如果这张网编织完成,或者正在得到完善,中低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会得到释放。所以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内需市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社会消费水平将达到5万亿。无论是装备还是消费行业,整个内需市场都会有一个巨大的上升。我们必须好好把握内需市场不断持续扩展的历史机遇。
(二)加强技术进步,获取效率红利。
去年11月份,珠三角、香港媒体都在炒作一个话题。去年8月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了美国制造业回流报告,报告引用了两个企业的例子。一个是东莞一家制造高端耳机的企业从东莞迁回美国;另外一个是番禺一家制造碳纤维棒球棒体的企业返回美国。因此波士顿公司下个结论,中国(特别是珠三角)部分企业正在向发达国家回流,出现产业逆转移现象。理由是中国(特别是珠三角)用工成本已经非常高,原材料成本也在震荡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相比于发达国家,我们效率比较低,所以认为产业逆转移会成为大的趋势。
产业会不会向发达国家回流,或者说产业逆转移,我个人认为不一定会成为大的趋势。普遍产业转移,不仅仅考虑成本低问题,产业转移有很多择向,比如择向目标市场,如果目标市场是中国,或者中国周边国家,那么产业转移就会选择中国。有些是奔着资源,有些奔着成本,劳动力成本低,不同企业产业转移有不同目的,不同目的的各类企业选择转移时有不同的目的地。
前面的两个例子,制造耳机的企业,耳机比较贵,可能市场不一定多,完全有可能面对欧美市场,棒球也是欧美国家热衷的运动,所以这两个企业的特点是奔着欧美市场去的。
当前制造业方面,发达国家效率比我们高率。我们周边一些国家如越南、缅甸、老挝、菲律宾等资源成本比我们更低。如果和这些国家拼资源、拼成本,是不现实的,唯有提高效率。
关于效率的问题,这里有一组数。我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大概相当于美国的16.5%、日本的22%、德国的29%。我们的效率不到人家的1/3。
我们以前的一些做法可能难以为继,过去我们效率低,但我们可以人海战术,但现在人海战术不行了,现在一些急需的用工都招不到人。
现在原材料成本震荡上升,因为我们效率低,所以消化这种成本的压力就大。
在外需非常疲软,内需市场透视图的特殊情况下,经济所呈现出来的新的特征就是增速大幅下滑,经济效益恶化,亏损面、亏损额大幅上升。
我省机械行业今年1-5月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7%、6%;1-4月,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8%、利润总额减少12.9%,亏损额增长近60%。
我们必须把效率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效率就是钱、就是绩效、效率也是节能环保。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谈如何去获取效率红利。
1. 宏观层面——获取产业配套效益
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可排到第五位(不包括中国,前面几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说明广东产业集聚程度非常高。粤东地区产业非常少,广东的产业主要就在珠三角。只可惜大家做相同一个环节——加工制造。包括现在很多重大项目,比如龙穴岛,我们造的船舶,主机都不是自己的。我们整个产业链是缺失的。尤其是高端制造是缺失的。我们没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这种产业的集聚不等于产业的集约,并不能带来产业集聚的效应。如果整个产业链条是完善的,相互配套,产业集聚就能集约发展,就能带来配套效益。从宏观角度来讲,过去产业发展关键就是要实施产业集约发展战略,缺哪补哪,特别是加紧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核心技术的 效应,最大限度获取产业集聚所带来的配套效益。
2. 微观层面
(1) 招人招不到,就用工业机器替代人。
比如富士康。还有湖北粤湘情一个餐饮服务企业,就在积极开发服务机器人,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百多道由机器人烹饪的菜,并开始在多家门店试用机器人。就连我们的服务行业都在用机器人,那么作为我们制造行业应该加快技术改造,让生产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精确化。这是我们提高效率、克服用工成本高、应对用工短缺的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2) 要针对我们产品附加价值高的领域,建立基于创新和质量,创建我们的品牌,努力实现品牌战略。
在创新这一方面,过去比较忽视设计创新。所以自主创新、建立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事情。比如iphone本质和手机并没有不同,苹果做的只是将业界最优秀的设计人才网络起来,通过设计创新,将软件、硬件、数字内容、外观设计、服务内容有效整合,保持每推出的一款手机都是卓尔不群的。开创出一种让消费者持续购买的模式,从而持续赢利。苹果公司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真正的变革并不局限于伟大的技术创新,还在于通过设计创新把创新的技术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起来。我们创造需求,可以有效应对下一步需求。
自主创新,是我们国家,也是我们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核心技术创新可能三十年、四十年,但哪一样东西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设计创新,就可能有很大的作为。
(3)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我们制造企业本身要揉和我们的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到服务产品。我们在座做机械装备的,包括机械的装配、机械的租赁,我们可以深挖。这些都是我们向产业要效益向产业要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4)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 发展电子商务
企业要把握好趋势。针对当前经济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最近会出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若干意见。机械行业也可以做电子商务。
(三)强化制度创新,获取制度红利
过去三十年,广东经济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就,但是原有的活力正在消失,下一步广东还能不能再领风骚三十年,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在制度创新上作些成就。省委十次党代会要求高举两面旗帜,目标就是再造制度创新。政府行政职能能转则转,能放则放。政府给自己瘦身。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形势,最大限度获取制度红利。
三、加快制造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企业协同。
发挥市场机制,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促进制造业发展。企业以更开放的心态,强化合作。
(二)政企协同。
政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政金协同。
(四)政社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