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增速小幅回落;工业和消费数据均较3月份出现回调。专家表示,宏观政策在抗高通胀的同时,亦不得不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调控短期内可能进入政策观察期。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4月份CPI同比上涨5.3个百分点中,3.1个百分点来自翘尾因素,占同比涨幅的58.5%,而新涨价因素占41.5%。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防通胀仍应放在宏观调控的第一位。数据显示,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5%,环比下降0.4%,其中鲜菜环比下降11.2%。
4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8%,涨幅比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9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较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5%。盛来运表示,4月份消费略有回落,主因是汽车和住房类消费下滑,说明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
此外,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比3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1至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2716亿元,同比增长25.4%。同期,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340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住宅投资9497亿元,增长38.6%。
对于4月份的数据,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称:“我们的基本看法是通胀仍在高位,经济继续小周期调整,政策处于两难境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分析说,4月份CPI同比上涨5.3%不会是拐点,当前流动性仍然相对过剩,输入型通胀压力继续存在,加上前期价格上涨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以及人工成本上涨,均是CPI可能继续攀高的原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传统上到6、7月份CPI才达到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