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谈判历时十多年,其中最大的一个担忧,就是对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出现的冲击。那时很多人担心,一旦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就会全军覆没。‘狼来了’处处可闻。然而,这一幕没有上演。十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已从最令人担忧的产业变成了最令人振奋的产业。”张小虞说。
2001年,开始感受加入WTO气息的中国汽车市场,在当年举办的上海车展上遭遇了一丝尴尬。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等国际顶尖汽车厂商,齐刷刷缺席这届“新世纪中国第一场国际性车展”。少了“国际大碗”,这次车展显得底气不足,国际化程度也大打折扣。同年8月底,第二届长春汽博会也在刚落成的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虽然有宝马、福特等国际厂商参展,但展出新车只有100辆左右。
如果说2001年是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起飞的一年,那么当时却很少有人感觉到这种起飞;对于未来,大多数人并不乐观。谁也不会预料到,接下来的十年间中国汽车市场如同坐上火箭,更不会想到它会一飞冲天摘下世界汽车第一大国的头衔。
“去年我去法兰克福车展,感觉十分冷清,很多国外车企的展台都空着,或者就摆放一些老款车型。可到了上海车展你再看,几乎所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全部到位,而且都是新车。”参加第八届中国长春汽车国际论坛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动情地说,“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
从令人担忧到使人振奋,加入WTO十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发生剧变,从不起眼的配角急速成长为不可替代的主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这样概括这个十年:“加入WTO十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在开放中逐步确立了大国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减。”
局变:“中国车”仍待“成长洗礼”
为了纪念建国初期那段艰辛的创业史,长春市把7月15日作为汽博会的开幕日期。宋丽华说,这一天代表着中国人追逐汽车梦的开始,也代表着“中国车”正式起航。
然而,“中国车”一路行来却不顺畅。尽管1958年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就已经下线,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上世纪末“中国车”给人的印象主要停留在“解放”“东风”等商用车品牌上,真正和老百姓起居生活相关的轿车却很少。
不仅是长春车展,十年前的上海车展北京车展上,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汽车都仅仅算个配角。那时候,消费者对它们的印象十分一致:低质低价。当“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的坊间俗语流传,就可窥见它们当时艰难的生存状态。然而,它们却握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史无前例”的低价。当它们以四五万元的价格杀入那个连普通轿车都卖十几万元的汽车市场时,诱惑实在难挡。
于是,当2001年国家决定放开国产轿车价格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后,一场自主品牌的“抢滩登陆战”打响了。它们从无到有、从小打大、从模仿到创新、从“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就是汽车”的粗放豪迈到公司化的市场管理体系,自主品牌一步步成长壮大,为中国汽车工业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让“中国车”越跑越快。
2011年的第八届长春汽博会上,自主品牌以不逊于国际品牌的气势,与之同台竞技。在长城汽车展台,记者碰到张小虞时,他正在盯着几款发动机仔细观看。他说,加入WTO十年来,民族自主品牌发展十分迅速,在整车技术上有了明显提高,在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研发上进展迅速,已经在中低端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
“加入WTO十年,在国内大大小小车展搭建起的一个个平台上,上演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幕幕风云变幻,从中可以读出中国汽车工业的三个变化,一个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取得巨大进步,国内市场对国际汽车巨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二是中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老百姓开始享受汽车文明;三是这些年民族自主品牌进步明显,已经可以和国际品牌同台竞技。”付于武这样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