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有力有效,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继续增强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67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保持在平稳较快的预期区间。四个季度GDP增幅波动在0.5个百分点之内,为2005年以来最平稳一年。
1.三次产业平稳增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1.3%和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为5∶49.8∶45.2。
2.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13.7亿元,增长22.1%;其中税收收入4547.53亿元,增长19.6%。
3.金融运行平稳。12月末,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1589.51亿元,增长11.8%;贷款余额58611.22亿元,增长13.4%。
4.民营企业活力增强。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民间投资、私营企业进出口分别增长22.8%、37%和28.4%,民营经济占工业、投资、进出口的比重分别提高0.7、5.9和2.2个百分点。
二、稳定物价措施取得成效,物价涨势由快趋缓
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势头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涨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2.农副产品价格趋稳回落。全年粮食产量1360.95万吨,增长3.4%,粮食价格总体稳定。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大力扶持蔬菜大棚、冷藏设施和平价商店“三项建设”。截至12月底,全省扶持在建蔬菜大棚5万多亩、农副产品冷库113个,设立平价商店1916家。猪肉价格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
3.工业品价格指数涨幅趋缓。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7.3%和?3.7%,涨幅比前三季度分别回落0.6和0.3个百分点。
4.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现。全省商品住房均价761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65%,涨幅比去年同期收窄2个百分点。
三、内需持续稳定增长,内生增长动力增强
1.市场消费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46.72亿元,增长16.3%。内销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动力,全年工业品内销68891.55亿元,增长25.2%,内销占比达70.2%,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2.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33.11亿元,增长17.6%。制造业投资扭转长期低迷趋势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制造业完成投资4537.26亿元,增长34%,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4.7%和38%。
3.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全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49亿元。揭阳潮汕机场、深圳岭澳核电二期等2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高速公路187公里、轨道里程219公里,建成电源装机容量1100万千瓦;梅大高速公路东延线等43个项目新开工建设;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等24个项目获国家批准建设,总投资约2422亿元。截至12月底,陆丰核电一期等27个项目获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总投资约2022亿元。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
1.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组织认定第一批23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约1.3万亿元,增长18%。深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液晶显示器产量增长17.4%。全年LED产业产值翻番,规模约占全国的一半。新能源汽车改装量比上年翻两番,14款电动汽车进入国家示范推广车型目录。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顺利推进。截至年底,现代产业500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900亿元。全年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7.8%和21.5%。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一汽大众南海轿车项目开工建设,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6.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达1.85%,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值。全省专利申请受理量突破10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一,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受理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5家、省级工程中心57家,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增加至1500多个。
五、“双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继续增强
1.“双转移”加快推进。遴选了省产业转移园10个重点园区进行重点扶持,深汕(尾)特别合作区、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获正式授牌。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3468亿元,增长77.5%,转移就业人口137.6万。
2.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工业、投资和财政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化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推进,乳源县、始兴县及蕉岭县生态发展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3.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升级进程加快。穗莞深、莞惠、佛肇城际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均已分别实现年票互通,出台实施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得到提升发展。
4.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起步建设。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获国家批复,初步形成了分工合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
5.重大发展平台示范性增强。中新广州知识城起步区获国家批准建设,珠海横琴有关政策获国家批复,深圳前海开发有关政策正在积极争取,广州南沙新区规划建设顺利推进。这些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密集推进,成为广东转型升级新的重要载体。
六、外经贸转型升级加快,对外合作取得新成效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踏上9000亿美元新台阶,连续24年居全国首位,达到9134.8亿美元,增长16.4%。其中出口增长17.4%,进口增长15%。
1.外贸结构继续优化。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3208.8亿美元,增长19.5%,比加工贸易高5.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自1987年以来首次超过出口比重的三分之一,达34.69%。对拉美、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大幅增长23.2%、28.2%和64.9%。
2.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全年加工贸易项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77.4%和47.7%;共有2151家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成功实现“不停产”转型,远超过年初确定的1000家的目标任务。
3.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7.98亿美元,增长7.6%;合同利用外资346.92亿美元,增长41%。
4.境外投资合作实现新突破。全年境外投资经核准新增协议额31.4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长36.2%。企业走出去投资能源资源项目、开拓新兴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市场等取得突破性进展。
5.粤港澳合作和泛珠合作进一步深化。深入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推进粤港澳在职业教育、知识产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合作。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等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制定实施粤渝、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顺利推进。
七、全力实施“十件民生实事”,幸福广东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1.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省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4233亿元,占支出总额的63%。“十件民生实事”取得明显成效,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2.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8.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6897.48元和9372.0元,分别增长12.6%和18.8%。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全年城乡收入比为2.87∶1左右,8年来首次缩小到3倍以内。
3.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就业17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
4.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新农保参保人数达1260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200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330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7%。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200元以上。
5.保障房建设顺利推进。全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3.08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31万套的建设任务,对符合廉租房保障条件的7万多户家庭全部实施住房保障。同时也要看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外贸进出口增速持续放缓。三季度以来出口增速回落明显,12月份进出口仅增长3.7%,扣除价格因素后,12月份出口实物量下降4.2%,进口量下降6.6%。二是物价水平仍在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涨幅比预期目标高1.3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企业利润增幅显著下滑,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的“剪刀差”达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仅增长2.4%,比全国低23个百分点。四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投资下降。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1%,其中交通投资下降9.7%,能源投资下降13.5%,影响未来发展基础和潜力。五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增速慢0.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左右,服务业投资扣除房地产业后仅增长1.3%。六是节能减排压力依然明显。2011年广东节能减排进展落后于“十二五”规划目标进度,未来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